中国快消品B2B行业发展报告(2017)

w88网页登录研究 2017-07-19 11:23:53

第一章  中国快消品行业宏观环境分析

快速消费品(Fast Moving Consumer Goods,简称FMCG/快消品),主要是指那些使用寿命较短,消费速度较快的商品。按照商品的使用领域可以分为个人护理行业、家庭护理行业、包装食品饮料行业和烟酒行业。据国家统计局每月发布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主要数据快报显示,在整个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披露中,按照消费类型划分出的商品零售额一项是对我国快消品市场规模计算的主要参考依据。2016全年,在商品零售额维度下,限额以上单位商品零售内所指涉的粮油食品类、饮料类、烟酒类、化妆品、日用品、中西医药、文化办公用品等七大类快速消费品零售额度共计40985亿元人民币,保守估算,我国快消品市场容量会在5万亿元人民币左右,进一步根据2016年我国商品零售额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12.6%计算,可以估算出快消品网上流通规模在6300亿元人民币左右。

第一节  快速消费品行业发展的经济环境

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统计公报数据显示,2016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33.23万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10.4%,增速较2015年下降0.3个百分点,增速持续放缓的态势依然没有改变。如《图1.1:2010-201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所示,中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自2010年就开始出现下滑,从2010年的18.3%连续下降到了2016年的10.4%。w88网页登录研究预计,伴随国家宏观经济步入新常态局势的稳定以及消费升级政策导向作用日益发力等结果,2017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速会稳中趋升(在10.5%-10.8%区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将达到36.6万亿元人民币左右。

blob.png

图1.1:2010-2016年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及增长率

随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规模在逐年扩大(虽然增速在过去的七年间连续下降),它已经成为了中国GDP增长的主体力量。有关数据显示,2016年国家居民消费支出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达到了64.6%,几乎接近了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具体情况参考《图1.4:2008-2007Q1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情况》)。除了消费增长在本国国民经济占比中处于重要位置外,在世界零售总额中的比重也变得重要。比如当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在2015年超过了30万亿元人民币的时候,就已经占据了全球零售市场销售总额比重的20%,而且增速(10.7%)远高于全球零售市场整体增速(5.6%,数据来源于全球知名市场研究机构eMarketer),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根据这种现象推测“中国零售市场具有相对更强的活力和增长潜力,并有望在2019年成功超越美国成为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w88网页登录研究也认为,虽然我国全年社会消费品的增速在过去几年中呈现出连续下滑局面,但总体市场规模对国民经济的增长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当消费成为经济增长重要引擎的同时,网络消费无疑是拉动整个消费经济回稳的重要把手。

blob.png

图1.2:2010-2016年网络零售总额、增长率及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率情况

如《图1.2:2010-2016年网络零售总额、增长率及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率情况》所示,网络零售销售额增速在过去七年间整体保持在25%以上,远高于同期全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速度。除此之外,网络购物占全社会消费零售比也一直保持着上升的状态,过去7年间从2010年的2.9%持续上涨到2016年的15.5%,年复合增长率达到了27%。w88网页登录研究认为,随着移动技术不断成熟及普及,网络购物比例会进一步保持快速上升状态。据2017年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最新数据显示,2017年1—5月份,全国网上零售额就达到了24663亿元人民币,占同期全社会消费品17.3%的比例,同比增速增长了4.8百分点,上升到32.5%。

正是在社会消费品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网络购物增速持续上升的双轮驱动下,快速消费品的在线流通增速继续保持了高位增长。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指数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购物者报告》中指出,2015年线上快速消费品销售额上涨了36.5%,而且线上零售依然引领中国零售业增长,并开始蚕食线下零售。与线上零售一并增长的快速消费品流通渠道还有线下便利店。2017年5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共同发布的《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市场近10万家门店,便利店品牌超过260个,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具体而言,2016年便利店门店数量达到9.8万家,同比上升9%;便利店日均销售额达到3714元,同比上升4%(便利店在我国发展的详细概况,可参考《第五节 中国便利店市场发展现状》)。

但从快消速消费品的各流通渠道的增速情况来看,在线上增速和便利店增速保持双双上扬的同时,传统零售业线下渠道的增速在伴随着整个国家零售市场增速下滑的同时,也呈现出了一路下跌的局面(具体情况参考《表1.1:2011-2015中国零售市场线上、线下增速情况》)。

表1.1:2011-2015中国零售市场线上、线下增速情况

blob.png

数据来源:《2016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研究报告》

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 所发布的《2016年连锁百强榜》数据显示,2016年全国连锁百强企业销售规模同比增长3.5%,是有统计以来最低的一年,其中销售负增长企业34家,比上一年增加3家。据以往数据(2010-2015年的销售增长分别为21.0%、12.0%、10.8%、9.9%、5.1%、4.3%)可以看到,从2010年到2015年全国连锁百强销售增幅呈现出持续下降的局面。

blob.png

图1.3:2012-2015年我国快速消费品零售渠道增速情况

正如贝恩公司与凯度消费指数联合发布的《2016中国购物者报告(二)》种所指出的那样,在零售业态里,快速消费品的双速增长同样明显(具体情况参考《图1.3:2012-2015年我国快速消费品零售渠道增速情况》)。电商及便利店增长强劲,超市则面临放缓,而大卖场的销量甚至开始下滑,传统杂货店、大卖场、超市/小超市依然不见起色。从近几年快速消费品总的发展速度来看,2011年的11.8%跌至到2015年的3.5%,中国快速消费品的发展带入了也进入了“新常态”。w88网页登录研究认为,面对行业总体表现的持续低迷,各路销售主体需要进一步对存量市场进行淘汰整合与升级改革,对销售链路的互联网化和消费物品的质量升级势在必行,影响这一切最为紧密的关注点则在于对社会消费群体的新消费习惯和新商业环境进行重点了解与适应。

第二节 快速消费品行业发展的社会环境

与快速消费品发展最为紧密的社会环境就是近年来我国“消费升级”的到来。在今年两会《政府工作报告》中,李克强总理指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随后有关专家学者也表明,随着居民收入的持续增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居民消费将继续发挥中国经济增长稳定器的作用。2015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高达66.4%,创下历史新高,接近发达国家70%的平均水平。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7111元,比2012年增加4255元,实际增长6.8%。2016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继续保持在60%以上。

blob.png

图1.4:2008-2017Q1最终消费支出对GDP增长贡献率情况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最新数据获悉,2017年一季度,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了77.2%,比上年同期提高2.2个百分点,并高出资本形成总额贡献率58.6个百分点。可以看出,自2015年中国经济结构发生转变以来,第三产业以50.5%的占比首次成为三大产业经济结构之首,服务业成为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力量,与此同时,与服务业相关的消费经济也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长结构的转变成为了经济增长的第一驱动力。

消费经济的崛起与消费升级的环境相辅相成。消费主体的各层面变化是消费升级发展的客观因素。

blob.png

图1.5:2012-2016年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及其增长速度

麦肯锡在《2016年中国消费者调查报告—加速前行:中国消费者的现代化之路》(以下简称:消费者调查报告)中分别从“消费意愿、消费形态、消费方式、消费地点”等四个维度对我国居民消费现状给予了全方位的描摹。据《消费者调查报告》得知,虽伴随着中国经济增速、社会消费品零售增速等放缓,中国消费者的信心在过去几年保持了令人吃惊的强大韧劲,事实上在数据的表现上还是有所放缓。这一点在BCG中国消费者研究中也给出了肯定的答案,研究中也说明2016年中国消费者消费信心和欲望轻微下降,但中国的消费依然保持强劲。另外在产品的购买上正在发生两个转向,从购买产品转向购买服务,从大众产品向高端产品升级。可以看到,我国居民消费水平与消费质量在日益提高。然而这一切的发生与我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有着天然的联系。据国家统计局数字披露,在过去的五年间我国居民的可支配收入从2012年的16510元上涨到23821元,实际增长6.3%,与此同时全国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也有了实质性的增长。

第三节 快速消费品行业发展的政策环境

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发展不仅为百姓生活的“衣、食、住、行”提供了物质上的保障,更是一条让大众生活通向品质化、便捷化、个性化的最直接道路。可以说,目前我国快消品行业市场容量的继续扩大以及品类结构的高品质调整等表观变量最真实反映了我国居民消费水平正在不断提升,消费升级的大环境又进一步成熟。其实影响快速消费品行业发展因素除去报告上文所讨论的快消链路上各个主体可控变量之外,技术发展背景以及国家层面的政策措施也是最重要的考量对象。本节则重点讨论国家宏观政策层面。

自2015年国家将“互联网+”政策上升为国家经济战略发展高度后,各行各业拥抱、跨界互联网的势头如火如荼,“无网不商”的理念正在侵染着每个创业者和传统企业决策者的头脑。现如今,消费互联网经济的成熟和的快速崛起等事实也进一步表明:中国经济正在经历一个由电子商务/互联网所引发的新动力时代。与之相对应的生活性消费业和生产性服务业与互联网的融合也正在加速的前行。那么国家在政策层面又对快消品行业进行了怎样的触动呢?(具体相关政策内容参考附录一:促进快消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政策内容摘选)

2005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意见》中指出要“促进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应用。”此项条文被看做是国家层面首次将居民消费领域与电子商务技术相互融合的指引政策,标志着生活性消费业与互联网技术加速融合的时代已经开启。

2009年商务部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若干意见》,发布了《关于加快流通领域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开拓适宜网上交易的居民消费领域,培育和扩大网上消费群体”。

从以上两个文件可以看出,国家层面对消费流通领域的认识正逐步的向互联网领域靠拢,作为消费流通领域最为典型的快消品,也正是在2010年后踊跃积极的进行了电子商务形态的转变(可详细参考《图2.2:我国主要快消品B2B电商企业成立时间概况》)。直到2015年李克强总理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将互联网行业技术成果应用于实体经济,以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的“互联网+”理念以来,国务院等部门下发的文件政策也从各个角度指引了消费者和消费行业升级转型的方向。比如在2015年5月,国务院发布《关于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培育经济新动力的意见》,《意见》在“推动转型升级”中明确指出要“积极拓展信息消费新渠道,创新移动电子商务应用,支持面向城乡居民社区提供日常消费”、“ 支持中小零售企业与电子商务平台优势互补,加强服务资源整合,促进线上交易与线下交易融合互动”,在此份文件中,与快消品密切关联的“日常消费”、“中小零售企业”等要素被重点提及。众所周知,快消品的流通与升级最离不开的就是上下游供应链的协同运作和物流产业的支持。对此国家在2015年9月和2016年4月分别出台的《关于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和《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都在消费领域进一步的转型升级层面给予了明确的方向。比如在《关于推动线上线下互动加快商贸流通创新发展转型升级的意见》中,“鼓励传统批发企业应用互联网技术建设供应链协同平台,向生产、零售环节延伸,实现由商品批发向供应链管理服务的转变”。在《关于深入实施“互联网+流通”行动计划》中,指出将互联网的创新成果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提升实体经济的创新力和生产力,同时打造工业品和生活用品下乡及农产品进城的便利渠道,提升网络消费便利性,激发消费潜力。以上的几份文件基本上从互联网/电子商务等电商政策层面对消费流通给予了支持。

表1.2:促进快消品行业转型升级的重要政策一览表

blob.png

政策层面对消费流通的指引与意见不仅仅只表现在结合电商趋势的发展上,更是在居民生活品质和社会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的大背景下,“消费升级”的概念从国家政策层面出现在公众视野。特别是在今年(2017)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消费在经济增长中发挥主要拉动作用”。可以看到居民消费正在成为拉动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重要力量。其实关于消费升级的政策支持在2016年的年初就已经在有关部门的倡导下出台,比如在2016年4月,由国家发展改革委等23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消费带动转型升级的行动方案》中,全文提出了“十大扩消费行动”,涉及居民消费的各个方面。后又在2016年11月,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推动实体零售创新转型的意见》,《意见》分别从“调整商业结构”、“创新发展方式”、“促进跨界融合”、“优化发展环境”、“强化政策支持”等五个方面对我国现阶段的实体零售业的转型升级给予了全方位的意见与指导。比如在“调整商业结构”上,指出要“推动连锁化、品牌化企业进入社区设立便利店和社区超市,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服务圈”以及“引导企业改变千店一面、千店同品现象”等等措施。快速消费品行业作为实体零售业的主要指涉对象,在以上国家政策文件出台后也必将受到深刻的影响变化。

第四节  快速消费品行业发展的技术环境

中国的经济正处在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创新力时期,“互联网+”理念推动了中国经济市场走向了百业触网的时代。“衣、食、住、行”等民生行业在互联网的经济浪潮中快速推动了我国消费品行业升级之路。同样,快速消费品网上零售的增速与我国整个的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与成熟,我国整个民众网络购物的习惯养成以及当前中小型企业信息化普及完成等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关联。

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31亿,全年共计新增网民4299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53.2%,较2015年底提升2.9个百分点。网民规模的扩大成功刺激了网络购物消费的快速增长。网络零售的增速也成功维稳了中国零售市场增速整体下滑的趋势。如《图1.6:中国零售市场增速及网络零售增长贡献》数据显示,当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持续放缓以及全国百家重点大型零售企业增速持续下降的同时,网络零售市场的增速依然保持着强劲的增长趋势。

blob.png

图1.6:中国零售市场增速及网络零售增长贡献

随着消费互联网的成熟应用,中小企业对互联网的使用也在不断的提高。据CNNIC发布的《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12月,全国使用互联网办公的企业比例为95.6%。企业互联网办公的使用比例首次突破90%,且与计算机使用比例间的差距缩小至近年来最低。正是在消费互联网经济成熟以及企业互联网普及率的大幅度提升等因素的作用下,依托互联网技术所衍生出的物联网、大数据等计算机技术也正在快速消费品行业的流通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在快速消费品的线上流通的环节中,通过物联网的应用可以时时监控快消品的流通去向以及保证终端采购商对商品的质量把控。另外在大数据的运用上也为快消中小企业的进销存上也起到了管理、预警等功能。特别是对于互联网的快消电商平台而言,大数据的应用已经将平台所具有的最基础的提供信息撮合和交易达成的基本功能进行了技术升级,从而引起平台的商业模式变革。

第五节 中国便利店市场发展现状

近年来,“新零售”成为各大电商巨头争相布局的重点领域。除了京东,阿里、小米等巨头也在努力打通线下渠道。在实体零售业经济持续低迷的情况下,以华润万家、家乐福为代表的一批大型零售企业也纷纷开始转型,试水全新的小业态,比如华润试水全新的小业态乐购express,家乐福推出easy便利店,一批以社区精品超市、便利店为代表的小业态开始以迅猛的速度频繁涌现。未来电商巨头以及传统大零售企业在线下进行便利店的圈地运动将更加激烈。

5.1 中国便利店发展历程及现状

便利店最早诞生于1920年代的美国。顾名思义,便利店是满足顾客便利性以及应急性需求为主要目的的零售业态。相比欧美、日本的便利店发展历史,中国的连锁便利行业发展相对较晚,目前正处于迅猛发展期。

表1.3:国内便利店发展历程

blob.png

资料来源:Kantar Retail,w88网页登录研究整理

《表1.3:国内便利店发展历程》显示,上个世纪的80年代末,中国大陆才开出首家便利店,之后全球最大的连锁便利公司7-Eleven在1992年登陆深圳,1993年香港百里臣也在深圳开设第一家门店,1996年、2004年日本第二和第三大连锁便利店公司罗森和全家都在上海开业,同时又有内资连锁便利公司,如可的、美宜佳、快客、好德等连锁品牌迅速扩张。

2017年5月,中国连锁经营协会与波士顿咨询集团(BCG)共同发布的《中国便利店发展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便利店行业增速达13%,市场近10万家门店,便利店品牌超过260个,市场规模超过1300亿元。

具体而言,2016年便利店门店数量达到9.8万家,同比上升9%;便利店日均销售额达到3714元,同比上升4%。如果不考虑石油系便利店,国内便利店门店数量最多的品牌及占比依次为美宜佳(19.6%)、天福(7.3%)、红旗(6.1%)、全家(4.4%)、十足/之上(4.1%)、快客(3.7%)、唐久(3.5%)、好德/可的(3.4%)、苏果(3.3%)、711(3.1%),其他便利店品牌合计占比41.5%。

表1.4:中国大陆主要便利店品牌情况

blob.png

资料来源:中国连锁经营协会,w88网页登录研究整理

综合各方面信息,国内便利店行业还有以下特点[1]:

1)品牌集中度逐渐加大。2016年规模排名前十五的便利店品牌门店数达到7万家,占国内所有门店数的72%,而且由于便利店业态极度依赖门店规模、后台信息系统和物流配送体系,随着行业日趋发展,集中度将进一步提高,最后很可能形成日本、台湾、韩国等地最后区域内只有3、4家便利店集团的局面。

2)各区域行业发展不平衡。经济发展水平领先的广东、上海两地是便利店最为发达的地区,地区便利店数量均超过8000个,行业逐渐饱和且竞争加剧;国内其他省份的便利店市场大多还处于起步期或成长期,单地区便利店数量在3000以下。

3)区域市场壁垒突出。便利店连锁品牌都是通过深耕主营区域来形成区域内密集网点布局,从而提升供应链议价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充分发挥规模优势。

而跨区域扩张时则需要重建当地供应链体系并面临当地品牌的竞争压力,以易捷和昆仑好客为例,虽然门店数最多且随着加油站可以快速全国扩张,但由于商品品类单一且门店分散,两个品牌2016年上半年的单店日均销售额都只有2000-3000元,几乎是统计的65家便利店品牌中的最后两名,且远低于行业单店日销均值5800元。因此,目前基本没有可以布局全国的便利店企业,区域市场壁垒将在一定程度上长期阻碍便利店品牌跨区域扩张。

4)各区域竞争角力点不同。随着行业的发展,便利店品牌最开始是比拼门店规模,在完成对优质物业和顾客心理占位的同时以规模化就降低成本;完成初步的门店占位和消费者教育后,便利店品牌的竞争将升级为商品的竞争。

目前,只有上海地区进入了第三阶段的竞争(即企业管理是否能支持大规模动态扩张,其中对信息流、物流和资金流的把控需要便利店总部具有高效的经营能力),广东处于第二阶段的竞争(美宜佳、上好、天福基本完成门店密度积累,开始关注鲜食商品的开发,但还是靠松散型加盟和收加盟费赚钱),国内其他区域则多是在第一阶段比拼门店密度(比如红旗连锁实为小超市,2015年库存周转天数为全家的2倍多,但依靠并购加大区域门店密度,降低单位成本)。

5.2便利店市场的崛起及模式分析

贝恩公司和凯度消费者指数联合发布的《2016年中国购物者报告》显示,过去几年中国消费者购物行为的零售渠道正在不断发生变化,其中电子商务和便利业态持续快速增长,而超市的增速放缓。便利店销售额在2015年增长了13.2%,而最大的零售渠道,超市/小超市的增速则从9.5%降到4%(具体情况参考图1.3:2012-2015年我国快速消费品零售渠道增速情况)。

随着客流量下降,家庭年均购物量减少,过去十年曾颠覆中国零售环境的大卖场的销售额也开始下降。客流量下降4.6%,家庭年平均购物量下降4.7%,导致大卖场销售额第一次下降了0.2%。在实体零售渠道中,便利店显然势头正猛,渗透率增长了8.5%,主要吸引现金充裕但时间较少的城市消费群体。7-11和全时等便利店迅速扩张,而家乐福和华润万家等大型业态渠道的巨头则急起直追,开设了Easy家乐福和乐购快捷店。2015年快消品城镇零售渠道销售额为1.25万亿元,便利店渠道销售额占比为4.8%。

然而便利店同样面临巨大的挑战:在城市房租成本不断走高的情况下,需要制定平衡网点扩张同时维持利润的策略。便利店会是线下零售增长的主要来源,这一渠道也会因投资继续增长与发展。

国内主流的便利店大致分为两种类型。一种为全国性高端品牌,如全家和7-11便利店,另一种则为区域性大众品牌,如美宜佳、天福。这两种类型的便利店采用不同的扩张与零售策略。7-11和全家便利店采用“高门槛”模式,要求较高的加盟费和保证金,并在店面装修、进货补货、产品定价、陈列和促销活动方面严格实行统一标准。其店面集中在一二线城市,目标消费群体为城市、商业中心或地铁站附近的白领消费者,注重食品和饮料出售,包括日益流行的即食产品。与此同时,区域性大众品牌如美宜佳、天福则采用相对轻量级的特许经营模式。其加盟商开店所需的投资明显低于全国性品牌,店面相对较小且集中于住宅区。它们的特点是更注重个人和家庭护理用品。两种类型的便利店有诸多不同之处,但都取得了成功。

表1.5:国内两种类型便利店模式分析

blob.png

资料来源:2016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二,w88网页登录研究整理

在排名前十五的便利店中,只有全家以及7-11在全国一线城市实现了覆盖,其他便利店则主要在本地或特定区域内占有优势。

“便利”是便利店价值的核心,增值服务是“便利”的核心要素。便利店的增值服务可分为资金类、功能类、广告类等。透过增值服务,便利店得以集聚客流,增强客户粘性,提升连带消费,同时增值服务本身可以获取手续费、沉淀资金,拓展衍生业务。

blob.png

图1.7:便利店增值服务体系及变现方式

外资便利店加盟体系设置利益绑定性强,有利于品牌方和加盟商实现共赢,从而更具可持续性。国内的加盟模式分为紧密加盟和松散加盟两种,前者要求加盟便利店100%从授权方进货,后者加盟方可自由选择进货渠道;两种模式下,供货价差、加盟费(含资金沉淀)、管理费是便利店品牌方的主要收入来源。国内加盟模式下,加盟方自负盈亏,加盟方与便利店品牌方的利益绑定较弱。7-Eleven、全家(Family-Mart)、罗森(Lawson)等国际便利店普遍采用便利店品牌方和加盟方毛利分成,同时给予加盟方一定的毛利额保底,双方利益高度绑定。

表1.6:国内外便利店经营与盈利模式分析对比

blob.png

我国便利店盈利能力分化显著,而内资便利店的盈利能力整体好于外资便利店,主要原因在于:1)内资便利店区域密集布点,外资便利店布局更为分散;2)内资便利店普遍采用100%自营或加盟为主的模式;100%自营情况下,公司对门店具有完全控制能力,易于统筹管理降低运营成本;采用加盟为主的连锁便利店,其加盟模式不同于外资便利店毛利分成的模式,而主要是靠加盟费(沉淀资金)、管理费、供货价差等方式盈利。资料来源:中信证券研究部,w88网页登录研究整理

当前国内便利店行业经营还有如下特点:

首先,便利店依靠自有商品和生鲜食品带来高毛利。便利店相较于超市业态的一个显著特点是PB商品(Private Brand,自有品牌商品)销售占比更高,且PB商品中绝大部分为高性价比和高毛利的自有品牌生鲜食品。

其次,便利店的货品周转率决定经营效率。得益于较高的商品定价和较高的自有商品占比等因素,便利店的商品毛利率普遍高于超市业态。

第三,便利店一般通过紧密型加盟模式快速扩张。由于单店投入较少,回报稳定且易于标准化管理,便利店行业适合通过特许加盟的形式进行展店扩张。同时,便利店企业通过引入加盟方,可以降低扩张资本支出、分散经营风险,共享规模效应,实现轻资产快速扩张。

目前日本三大便利店企业的加盟店占比均已达到90%以上,加盟费收入也已成为其主要收入来源,其中7-Eleven的加盟费收入占比更是达到85%以上。相较于自营模式,加盟模式最大的挑战在于如何提升加盟店盈利能力和加强对加盟店的管理。

第四,高效供应链是便利店行业的必备支撑。供应链决定了便利店在经营成本、商品差异化、服务质量、反应速度等方面的竞争力,且便利店企业的供应链多具有如下三个特点:溯源进行规模化采购,缩短流通环节;开展多温带复合物流配送,降低物流成本;搭建各方关联的综合信息系统,实施精细化管理。

第五,便利店品牌早期持续亏损和大幅动态关店或不可避免。便利店在进行异地扩张时,虽然已经具有管理经验和品牌知名度,但由于该区域的供应商关系、商品搭配、物流体系尚未完全成熟,同时伴随较高的初期建设投资成本,便利店很可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亏损并不断调整门店布局。

5.3国内便利店行业的发展趋势

今年6月,商务部首次发布中国便利店景气指数。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便利店景气指数为72.2,整体较为乐观,但业内对业务成本、店租成本等方面表现出担忧。

展望未来,有业内人士指出,后期各品牌都会提高鲜食速食和自有品牌占比,提升毛利率和聚客能力,通过提升鲜食速食占比来提升整体毛利率并持续增加客户粘性;同时,在自有品牌建设上,日系便利店将其在速食、鲜食上的既有品牌优势和技术移植到国内门店中,发展已较为成熟,但内资便利店的自有产品普遍占比不高,品牌建设仍处于探索期,需要继续发力。

其次,各品牌会延伸多样化的社区增值服务。便利店不仅仅是出售商品,更应提供各种成熟精细的增值服务,而多样化服务的便利性是其区别于其他零售业态的重要特征,也是便利店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便利店企业凭借密集网点资源,正在成为电商线下落地的首选渠道。对于电商企业,便利店能够弥补线上销售的两大限制:体验性差和配送时滞。

日本便利店的繁荣很大程度上与人口老龄化有关,日本三大便利店品牌围绕老年人推出了诸如健康咨询、物业服务等增值服务。但是在当下中国,7-Eleven中国每年做的顾客调查显示,便利店却实实在在是年轻人的天下,年轻人市场仍值得重视。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