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汤道生:新基建推动驶入快车道

腾讯研究院 2020-03-26 11:07:14

今天,由腾讯研究院、腾讯产业智汇厅共同举办的“国家数字竞争力战疫公共政策系列研讨会”之“新基建背景下的发展新图景”正式举行。

工业和信息化部原部长、中国工业经济联合会会长李毅中,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发展研究基金会副理事长刘世锦,工信部信息技术发展司一级巡视员李颖,恒大集团首席经济学家兼研究院院长任泽平,御风集团董事长、万通地产创始人冯仑,以及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腾讯研究院院长司晓等嘉宾出席会议,共同探讨新基建相关议题。汤道生在会上发表《新基建推动驶入快车道》主题演讲。

汤道生表示,最近中央多次提出要大力推进包括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在内的“新基建”建设。新基建是发展的基础设施,无疑将为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新动力。传统基建是推动经济活动的基础,例如,公路的普及让汽车产业发展,扩大人们的活动范围,同时带动了物流、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发展。而新基建的建设,将推动向各行业纵深发展,加快行业数字化进程,同时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生产体系和商业模式。例如,5G可以推动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此外,汤道生在会上分享了对于新基建的三点思考。首先,新基建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对抗疫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这次疫情,看到了新基建的潜力;其次,现有新型基础设施的覆盖、产业数字化的深度还有很多提升空间,迫切需要通过新基建的建设来释放生产力;最后,新基建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AI、大数据等领域,既属于新基建范畴,也是应用,腾讯等企业将参与其中,成为共建者。”汤道生也分享了腾讯实践的两个经验:首先,腾讯开放了20多年的技术积累,整合了腾讯云、AI、5G、大数据、安全、IoT等关键技术能力,集合成工具箱,开放给各行各业,为各个领域的产业智慧升级提供领先的数字化能力。

其次,利用腾讯在C2B方面的优势,致力于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更好地服务好C端用户。一方面,是腾讯的连接优势。利用微信、QQ、企业微信的连接能力,为社会和企业服务,更高效地触达用户;通过小程序、公众号、微信支付等连接工具,保证了我们的服务能力和良好的用户体验。另一方面,是腾讯的产品优势,快速捕捉用户需求,并且落地实施。这依托于腾讯长期积累的用户洞察能力,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我们的运营能力:通过用户洞察,保证功能的有用性;通过运营和开发,保证产品有良好的体验和迅速迭代的能力。

image.png

腾讯高级执行副总裁、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总裁汤道生

 以下为演讲实录全文:

尊敬李部长、刘主任、李局,尊敬的冯董和任院长,各位嘉宾和腾讯的小伙伴们:

大家好!非常高兴有机会向各位专家,请教和探讨“新基建”的相关议题。刚才各位专家的分享,让我收获很大,对新基建也有了更深的理解。

疫情期间,社会、企业和用户给我们提出很多新需求,比如线上销售、远程办公、远程上学等。例如今天,我们通过腾讯会议,用在线的方式来开会。刚刚上线2个月的腾讯会议,日活跃账户数超过了1000万,国际版已经覆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越来越多的企业和机构,选择腾讯会议协助复工复产,相比传统会议线上会议的效率更高,沟通效果也不差。现在国内疫情走向平稳,但这些新培养出的用户习惯却会长期保留下来。

此外,我们也在社区管理、物资调配、人员关怀、科研支持、医疗服务等方面,通过数字化技术助力各界抗击疫情。

实际上,腾讯从2018年开始,就开始全面拥抱,并专门成立了云与智慧产业事业群,以云计算、AI、大数据、支付、安全等技术能力,推动各行各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

最近,中央也多次提出,要大力推进包括5G、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在内的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基建是发展的基础设施,这无疑将为的发展提供巨大的新动力。传统基建是推动经济活动的基础,例如,公路的普及让汽车产业发展,扩大人们的活动范围,同时带动了物流、餐饮、旅游等行业的发展。

新基建的建设,将推动向各行业纵深发展,加快行业数字化进程,同时推动形成新的产品服务、生产体系和商业模式。例如,5G可以推动自动驾驶、远程医疗等领域实现从量到质的飞跃。

同时,AI、大数据等领域,既属于新基建范畴,也是应用,腾讯等企业将参与其中,成为共建者。

在这次抗疫过程中,我们看到了的作用,也证明了加速新基建落地,推动快速发展的必要性。在这里,我也分享几点对于新基建的思考,希望借此机会,向各位专家请教。

首先,新基建中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数字技术,在对抗疫情中,发挥了很大作用。通过这次疫情,我们看到了新基建的潜力。

例如,在湖北,腾讯觅影落地方舱医院,以AI医学影像,助力新冠肺炎的CT筛查。一次胸部CT平均产生300张影像。一位医生肉眼看片,需要5-15分钟,而利用这套设备,AI算法最快只需要2秒就可以帮助医生识别新冠肺炎,大幅提升检查效率,减轻医生工作量,也让患者得到更及时的治疗。

此外,在这次疫情中,为了支持大家在线复工复课,腾讯会议8天扩容了100万核计算资源;腾讯教育也支撑了全国超过1亿学生的在线网课。这背后,是过往云计算能力的积累。

其次,现有新型基础设施的覆盖、产业数字化的深度,还有很多提升空间。需要通过新基建的推进,释放生产力。

从用户角度来说,目前基础设施还不够坚实。在北京、深圳,5G已经经常可以见到。但在很多山区,3G都不一定有。比如,这次疫情,让线下开学延期,很多学校利用在线方式上课。但在一些地区,网络设施不普及,上网课成了很奢侈的事情。一位西藏昌都的00后女学生,甚至每天需要步行30分钟,走到雪山顶上,才能找到网络来上课。

从产业角度来说,我们在和企业IT应用上,还大幅度落后于发达国家。比如,美国企业的上云普及率是中国的2倍以上。美国企业每年在SaaS方面的支出是中国的30倍。过去很多IT系统都是在企业内部网络部署,只能在办公室访问,这种封闭的安全理念在今天已经不适用了,把企业SaaS放在安全、移动可访问的公有云环境也是未来的趋势。

我们利用数字化技术,提升供给效率的空间还很大。

第三,新基建有助于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助力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新基建的建设将提升我国科技竞争力,加速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助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

我们通过腾讯云与三一重工集团旗下的树根互联,一起打造工业互联网“根云”平台,为中国商飞打造AI检测残次品方案。飞机复合材料的缺陷检测过程,类似于我们给病人做B超。以往,一个飞机核心部件,比如尾翼的复材检测,需要耗费几个老师傅、数十小时、几十万的成本,制作大量检测样本才能完成。现在,通过腾讯AI辅助检测系统,让检测过程更加自动化,只需要一个普通检测人员,花几分钟时间就能完成。检测的样品,也从30多个也降低到只需要2个。同时,通过这个系统,还可以检测出人眼无法发现的细微缺陷,整体检出率提升到99%。

今天讨论的话题是“新基建和”,在这里,我也向各位专家,分享一下腾讯的实践。

首先,腾讯开放20多年的技术积累,助力产业转型升级。

第一步,我们整合了腾讯云、AI、5G、大数据、安全、IoT等关键技术能力。目前,腾讯在云计算方面实现了两个100:全网服务器总量超过100万台、带宽峰值突破100T。在中国,我们是第一家带宽峰值达到100T的公司。再比如AI领域,截至2020年3月,腾讯拥有超过6500项全球专利。

第二步,我们将整合后的技术能力,集合成工具箱,开放给各行各业,为各个领域的产业智慧升级提供领先的数字化能力。

例如城市管理方面,去年,我们推出了WeCity智慧城市解决方案,以腾讯云为底层能力,为数字政务、城市治理、城市决策等提供解决方案,并通过微信、小程序等工具,高效触达用户。2019年,我们和贵阳市政府达成合作,共同打造数智贵阳“未来城市”。我们希望帮助贵阳市政府实现“城市即平台、市民即用户、连接即服务”的治理愿景。目前,WeCity解决方案已经在长沙、重庆、武汉、江门、宿州等多个城市落地。

在工业领域,腾讯的智能制造解决方案,覆盖了从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质量控制到运营维护的整个产业链。我们还和合作伙伴共同搭建了工业互联网平台,助力企业降本增效,享受新技术带来的红利。

例如面板制造商华星光电,借助腾讯的AI图像诊断技术,对液晶面板进行缺陷智能识别,有效提升了检测的效率。以前,一个质检员从入职到上岗,需要培训2到3个月。如今,通过AI技术,缺陷识别速度提升了10倍,缩减人力50%,降低人员成本。

其次,我们利用腾讯在C2B方面的优势,帮助客户和合作伙伴,更好地服务好C端用户。

一方面,是我们的连接优势。利用微信、QQ、企业微信的连接能力,让社会和企业服务,更高效地触达用户;通过小程序、公众号、微信支付等连接工具,保证了我们的服务能力和良好的用户体验。

例如,这次疫情当中,我们联合各方,推出了腾讯“防疫健康码”,借助小程序的连接能力,把过去复杂的行政管理,变成了像扫码支付一样简单。市民通过小程序,实时上报个人健康信息。主管部门完成审核后,发放健康码,并自动进行统计分析。基层工作人员也实现了减负,从琐碎的填表工作中解脱出来,提升社会治理效率。现在,腾讯防疫健康码已覆盖9亿用户,使用人次超过25亿。

针对学生即将陆续返校的情况,上周,我们率先推出了复学码。学生、家长可以通过用户端,进行健康状况申报;教职工、相关教育部门则可以通过管理端,精准掌握师生动向以及健康状态。复学码帮助校园疫情防控更智能、更高效。

另一方面,是腾讯的产品优势,快速捕捉用户需求,并且落地实施。这依托于腾讯长期积累的用户洞察能力,产品开发能力,以及我们的运营能力:通过用户洞察,保证功能的有用性;通过运营和开发,保证产品有良好的体验和迅速迭代的能力。

疫情发生后,我们在有11亿用户的微信“支付”页,上线了“医疗健康”服务。原本需要几个月打磨的产品,从开发到上线,我们只用了7天时间;参与一线开发的同学,每天只睡3、4个小时,最疯狂的一天甚至更新了7个版本。

通过“腾讯健康”小程序,用户可以获取权威疫情信息和医学科普知识;可以用AI自查、在线义诊等功能,获得远程医疗服务;用户也可以通过口罩预约、同小区查询等功能,帮助自己,做好防护。现在,这款小程序的日访问用户超过3000万,核心接口日调用量超过10亿。

以上,是我对新基建的一些看法,以及腾讯实践的一些分享。谢谢大家

长按二维码关注我们